跨越孤獨藩籬

創不同協作, 香港

世界衛生組織將孤獨感列為「迫切的全球性世界衛生問題」,指出其健康危害堪比每天吸食15根香煙。眾多研究證實,孤獨感不僅會增加死亡率,還會令到血壓、抑鬱和焦慮等健康問題惡化。根據香港大學去年發佈的「香港長者情緒健康電話訪問調查2022」,本港超過三成長者受抑鬱、焦慮或孤獨的困擾。孤獨感顯然正在我們的社區蔓延,是精神健康問題的其中根源。

其實孤獨感無法僅靠求診和藥物解決,需要以一系列針對社會、經濟和環境因素的輔助。因此,如何有效運用社區的非醫療資源,已成為全球關注的議題。近年西班牙、英國、澳洲、新加坡等國家紛紛實施社區健康解方計劃,這是一種非臨床干預方法,透過轉介至非醫療的活動或服務,如運動、藝術、園藝、義工服務等,連結個人與社區資源,以減低甚至消除孤獨感。許多評估報告和文獻證實,個人化的社區健康解方有其成效。

然而,這一服務模式在香港的具體實踐卻知之甚少。自2024年初開始,創不同協作獲得擇善基金會及黃乾亨基金的撥款資助,現正推行「社區健康實驗室計劃」:測試如何發掘社區資源、並適當連繫予長者,跳出傳統醫療主導的角度,舒緩長者孤獨感。項目以大角咀和西營盤區為先行區,招募並訓練「社區連結員」。他們來自不同背景和專業,在接受培訓後,與長者配對,建立互信關係,以用家為本的角度,與長者共創個人化的「社區健康解方」,並陪伴長者參與這些活動。

創不同協作的本地化模式旨在深入社區,拉闊社區資源對「日日健康」的效用,並善用社區內的人力儲備(如「中老」即退休的人士、大專生等)紓緩醫療及社福的壓力;透過與長者共創和實驗的過程,建立「有意義的連結」,轉化為社會資本,鼓勵長者走出孤獨的藩籬,提升生活質量。最終,我們期望為香港的基層醫療健康發展,探求如何活用非醫療的社區資源,為現有的基層醫療健康系統提供相輔相成的另類選擇,推動社區為本的全民健康。

創不同實驗室團隊,
創不同協作

連結員與長者攜手深入社區,探索健康解方。
連結員學習溝通技巧及健康知識,充分準備共創解方。
連結員與長者深入討論,運用創新介入工具,發掘社區需求。

PlayPause
previous arrow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next arrow
 

連結員與長者攜手深入社區,探索健康解方。
連結員學習溝通技巧及健康知識,充分準備共創解方。
連結員與長者深入討論,運用創新介入工具,發掘社區需求。

PlayPause
previous arrow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next arrow
 

跨越孤獨藩籬

世界衛生組織將孤獨感列為「迫切的全球性世界衛生問題」,指出其健康危害堪比每天吸食15根香煙。眾多研究證實,孤獨感不僅會增加死亡率,還會令到血壓、抑鬱和焦慮等健康問題惡化。根據香港大學去年發佈的「香港長者情緒健康電話訪問調查2022」,本港超過三成長者受抑鬱、焦慮或孤獨的困擾。孤獨感顯然正在我們的社區蔓延,是精神健康問題的其中根源。

其實孤獨感無法僅靠求診和藥物解決,需要以一系列針對社會、經濟和環境因素的輔助。因此,如何有效運用社區的非醫療資源,已成為全球關注的議題。近年西班牙、英國、澳洲、新加坡等國家紛紛實施社區健康解方計劃,這是一種非臨床干預方法,透過轉介至非醫療的活動或服務,如運動、藝術、園藝、義工服務等,連結個人與社區資源,以減低甚至消除孤獨感。許多評估報告和文獻證實,個人化的社區健康解方有其成效。

然而,這一服務模式在香港的具體實踐卻知之甚少。自2024年初開始,創不同協作獲得擇善基金會及黃乾亨基金的撥款資助,現正推行「社區健康實驗室計劃」:測試如何發掘社區資源、並適當連繫予長者,跳出傳統醫療主導的角度,舒緩長者孤獨感。項目以大角咀和西營盤區為先行區,招募並訓練「社區連結員」。他們來自不同背景和專業,在接受培訓後,與長者配對,建立互信關係,以用家為本的角度,與長者共創個人化的「社區健康解方」,並陪伴長者參與這些活動。

創不同協作的本地化模式旨在深入社區,拉闊社區資源對「日日健康」的效用,並善用社區內的人力儲備(如「中老」即退休的人士、大專生等)紓緩醫療及社福的壓力;透過與長者共創和實驗的過程,建立「有意義的連結」,轉化為社會資本,鼓勵長者走出孤獨的藩籬,提升生活質量。最終,我們期望為香港的基層醫療健康發展,探求如何活用非醫療的社區資源,為現有的基層醫療健康系統提供相輔相成的另類選擇,推動社區為本的全民健康。

創不同實驗室團隊,
創不同協作

相關連結

尼泊爾水資源的未來

香港紅十字會, 香港

在尼泊爾​​奥克爾通加的偏遠鄉村,家家戶戶終日為有沒有潔淨的食用水而惆悵。氣候變化的影響,加上規劃不妥善的發展,當地的水源愈發緊絀,當地住戶要獲取可以安全食用的水,毫無保障。​​不少婦女和兒童每日步行到水源打水,這個任務對他們的健康和生計造成沉重的負擔。

香港紅十字會聯同國際紅十字會與紅新月聯合會及尼泊爾紅十字會,正推行「尼泊爾可持續水與衛生及共融項目」(簡稱「WASH項目」),以社區主導和參與式的手法協助村民回應缺水危機。

WASH項目的核心理念,是鼓勵當地村民深度參與設計和執行可持續的社區供水解決方案。擇善基金會為計劃提供了資助。項目的工作人員透過與當地居民緊密溝通和合作,了解各社區獨特的需要和優次排序,並且善用珍貴的民間知識、智慧,從村民的視角設想。

該項為期15個月的災害管理計劃,除了為社區建設新的基建,還旨在賦權,讓當地民眾掌握水資源的主導權。具體工作包括培訓和支援村民建立及保養由社區管理的供水系統,以及推動村民改變行為模式,改善個人和公眾衛生。

村民明白恢復和保護當地生態系統,對保障水資源安全發揮重要的作用,因此項目亦引入了一些可行的天然水資源管理方法。計劃着眼於促進村民發聲,同時增強社區代表的制度。

請支持我們,支援尼泊爾的社群確保將來能夠享用充足的水資源。

香港紅十字會

村民商討如何設計屬於社區的飲用水供應系統。
村民為社區供水系統工程進行測量。

PlayPause
previous arrow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next arrow
 

村民商討如何設計屬於社區的飲用水供應系統。
村民為社區供水系統工程進行測量。

PlayPause
previous arrow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next arrow
 

在尼泊爾​​奥克爾通加的偏遠鄉村,家家戶戶終日為有沒有潔淨的食用水而惆悵。氣候變化的影響,加上規劃不妥善的發展,當地的水源愈發緊絀,當地住戶要獲取可以安全食用的水,毫無保障。​​不少婦女和兒童每日步行到水源打水,這個任務對他們的健康和生計造成沉重的負擔。

香港紅十字會聯同國際紅十字會與紅新月聯合會及尼泊爾紅十字會,正推行「尼泊爾可持續水與衛生及共融項目」(簡稱「WASH項目」),以社區主導和參與式的手法協助村民回應缺水危機。

WASH項目的核心理念,是鼓勵當地村民深度參與設計和執行可持續的社區供水解決方案。擇善基金會為計劃提供了資助。項目的工作人員透過與當地居民緊密溝通和合作,了解各社區獨特的需要和優次排序,並且善用珍貴的民間知識、智慧,從村民的視角設想。

該項為期15個月的災害管理計劃,除了為社區建設新的基建,還旨在賦權,讓當地民眾掌握水資源的主導權。具體工作包括培訓和支援村民建立及保養由社區管理的供水系統,以及推動村民改變行為模式,改善個人和公眾衛生。

村民明白恢復和保護當地生態系統,對保障水資源安全發揮重要的作用,因此項目亦引入了一些可行的天然水資源管理方法。計劃着眼於促進村民發聲,同時增強社區代表的制度。

請支持我們,支援尼泊爾的社群確保將來能夠享用充足的水資源。

香港紅十字會

相關連結

The escalating conflicts in Myanmar have led to widespread displacement, exacerbating the humanitarian crisis among vulnerable groups, especially children. Numerous families have been forced into precarious living conditions in camps or host communities where basic necessities and essential safeguards are scarce. This displacement has severely disrupted children's education, exposing them to various forms of exploitation and increasing their vulnerabilities to violence. Indiscriminate shelling, airstrikes, and the presence of unexploded ordnances have not only caused physical harm but also instilled a pervasive sense of insecurity and fear, hampering daily activities and economic recovery.

緬甸內戰衝突持續升級,大批國民流離失所,弱勢群體尤其是兒童所面對的人道危機日趨嚴峻。無數家庭被迫棲身於危險的難民營或社區,缺乏生活必需品和保護措施。兒童的教育及各種權利被剝削,更容易遭受暴力對待。無差別的轟炸、空襲和未引爆的武器,不僅造成身體傷害,還對家庭及兒童留下長久深遠的心理影響,恐懼感和不安感,長期揮之不去,嚴重妨礙他們日常生活,經濟復甦更遙遙無期。

照護食 - 人人食得喜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新冠肺炎肆虐期間,向群的母親因確診而昏迷了六天,出現低鈉症狀,清醒後卻出現吞嚥困難,未能進食普通食物。攝取足夠營養對改善低鈉症狀十分關鍵,因此遇上進食困難,令家人非常擔心。幸好,友人與向群介紹軟餐食品(又名「照護食」),她母親嘗試後,飲食恢復正常,身體健壯,最後康復出院。

香港未來人口持續高齡化,預計至2046年,大約每三名港人中便有多於一名長者。再者,越來越多人患有吞嚥困難,照護食的需求亦不斷增加,究其原因,主要有兩方面,其一是年老所引致的機能衰退,其二是其他疾病或配戴不合適的假牙等。社會服務聯會 (「社聯」) 轄下的「照護食工作小組」(「小組」) 希望有吞嚥困難人士,更容易享用照護食,可以「有啖好食」,自2020年開始與不同持份者合作推動照護食發展。

過去香港飲食市場上沒有統一的「照護食」標準,不同機構、院舍及食品供應商各有準則和應用方法。小組遂與香港中文大學食品研究中心及香港大學吞嚥研究所合作,以「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IDDSI)為基礎,配合科學化的數據及本地適用的描述詞彙,制定一套統一、清晰及本地化的《照護食標準指引》,指引於2023年推出,供照顧者及不同專業人士使用。

今年項目推展至第二階段,獲得策略夥伴嘉里集團及擇善基金會慷慨撥款資助推廣照護食的普及,促進飲食業界的交流。 小組亦將加強社區宣傳及公眾教育工作,包括工作坊和展覽,亦會全力推動「照護食種子餐廳」,期望透過協作方式,在不同社區建立餐廳網絡,提供照護食,讓吞嚥困難人士容易購買合用的餐膳,或與家人同檯用饍,達至關愛共融。

我們期望將來照護食可以普及至香港每一個角落,照顧者對吞嚥困難有所認知,就算遇到如向群母親所經歷的突發狀況,也知道如何應變,找到合適的照護食。同時,亦希望照護食的市場發展能夠多元化,讓吞嚥困難人士在家及外出都可以食得「喜」。

社聯照護食工作小組

照顧者夥拍國際廚藝學院學生參加「食得喜」樂齡美食烹飪大賽。
在社區宣傳照護食
向群母親進食照護食後,身體回復健壯

PlayPause
previous arrow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next arrow
 

照顧者夥拍國際廚藝學院學生參加「食得喜」樂齡美食烹飪大賽。
在社區宣傳照護食
向群母親進食照護食後,身體回復健壯

PlayPause
previous arrow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next arrow
 

新冠肺炎肆虐期間,向群的母親因確診而昏迷了六天,出現低鈉症狀,清醒後卻出現吞嚥困難,未能進食普通食物。攝取足夠營養對改善低鈉症狀十分關鍵,因此遇上進食困難,令家人非常擔心。幸好,友人與向群介紹軟餐食品(又名「照護食」),她母親嘗試後,飲食恢復正常,身體健壯,最後康復出院。

香港未來人口持續高齡化,預計至2046年,大約每三名港人中便有多於一名長者。再者,越來越多人患有吞嚥困難,照護食的需求亦不斷增加,究其原因,主要有兩方面,其一是年老所引致的機能衰退,其二是其他疾病或配戴不合適的假牙等。社會服務聯會 (「社聯」) 轄下的「照護食工作小組」(「小組」) 希望有吞嚥困難人士,更容易享用照護食,可以「有啖好食」,自2020年開始與不同持份者合作推動照護食發展。

過去香港飲食市場上沒有統一的「照護食」標準,不同機構、院舍及食品供應商各有準則和應用方法。小組遂與香港中文大學食品研究中心及香港大學吞嚥研究所合作,以「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IDDSI)為基礎,配合科學化的數據及本地適用的描述詞彙,制定一套統一、清晰及本地化的《照護食標準指引》,指引於2023年推出,供照顧者及不同專業人士使用。

今年項目推展至第二階段,獲得策略夥伴嘉里集團及擇善基金會慷慨撥款資助推廣照護食的普及,促進飲食業界的交流。 小組亦將加強社區宣傳及公眾教育工作,包括工作坊和展覽,亦會全力推動「照護食種子餐廳」,期望透過協作方式,在不同社區建立餐廳網絡,提供照護食,讓吞嚥困難人士容易購買合用的餐膳,或與家人同檯用饍,達至關愛共融。

我們期望將來照護食可以普及至香港每一個角落,照顧者對吞嚥困難有所認知,就算遇到如向群母親所經歷的突發狀況,也知道如何應變,找到合適的照護食。同時,亦希望照護食的市場發展能夠多元化,讓吞嚥困難人士在家及外出都可以食得「喜」。

社聯照護食工作小組

相關連結

當地產代理公司講良心 ……

侖居社會房屋平台, 香港

李先生一家去年花了幾個月,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個租金勉強負擔得來的小單位。一家人搬進陌生的社區,需要好些時間適應,認識新鄰居和社區服務。有一天,他收到業主通知,要大幅加租,猶如晴天霹靂,因為他的經濟能力無法負擔新租金,只好準備下個月又再次「搵屋」搬家。這是不少低收入家庭的寫照,–為求棲身之所而飽受折騰。

為了協助低收入人士租屋,擇善基金會與 侖居社會房屋平台 (侖居) 於2022年合作,試行以關懷社會為本的地產經紀服務模式,為基層家庭提供住屋租賃支援。

侖居於2023年2月成立了一間地產代理公司,以社會企業模式營運一站式服務,為基層租客配對良心業主,並提供經濟實惠的修復及社會配套服務。侖居社會地產的團隊中有成員是持地產代理牌照的社工,實屬罕見。

先導計劃為期15個月,擇善希望協助更多草根家庭在經濟能力範圍內改善居住環境,更重要是,藉此探索以市場為本的方法,解決香港住屋問題。

我們認為此計畫超越一般救助項目,希望藉此幫助有需要的居民自助助人。是次合作經驗亦會向社會福利界分享,促進更多討論和行動,以解決香港不適切居所的問題。

擇善基金會
助理項目經理
李昊珊

 

到訪不同社福機構為基層租客舉行租務講座,提升他們對自身權益的認識。
定期探訪租戶,評估他們的住屋需要,提供適切的租賃支援。
為基層租客尋找合適單位,提供租賃支援及專業意見。
定期舉行租客及業主租務諮詢街站,向公眾宣傳計劃。

PlayPause
previous arrow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next arrow
 

到訪不同社福機構為基層租客舉行租務講座,提升他們對自身權益的認識。
定期探訪租戶,評估他們的住屋需要,提供適切的租賃支援。
為基層租客尋找合適單位,提供租賃支援及專業意見。
定期舉行租客及業主租務諮詢街站。

PlayPause
previous arrow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next arrow
 

李先生一家去年花了幾個月,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個租金勉強負擔得來的小單位。一家人搬進陌生的社區,需要好些時間適應,認識新鄰居和社區服務。有一天,他收到業主通知,要大幅加租,猶如晴天霹靂,因為他的經濟能力無法負擔新租金,只好準備下個月又再次「搵屋」搬家。這是不少低收入家庭的寫照,–為求棲身之所而飽受折騰。

為了協助低收入人士租屋,擇善基金會與侖居社會房屋平台 (侖居) 於2022年合作,試行以關懷社會為本的地產經紀服務模式,為基層家庭提供住屋租賃支援。

侖居於2023年2月成立了一間地產代理公司,以社會企業模式營運一站式服務,為基層租客配對良心業主,並提供經濟實惠的修復及社會配套服務。侖居社會地產的團隊中有成員是持地產代理牌照的社工,實屬罕見。

先導計劃為期15個月,擇善希望協助更多草根家庭在經濟能力範圍內改善居住環境,更重要是,藉此探索以市場為本的方法,解決香港住屋問題。

我們認為此計畫超越一般救助項目,希望藉此幫助有需要的居民自助助人。是次合作經驗亦會向社會福利界分享,促進更多討論和行動,以解決香港不適切居所的問題。

相關連結

網站:

Facebook 頁面:

競賽我奮進

競賽我奮進

我在 2021 年以交換生身分來香港學習,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的防疫措施,我在頭一學年無法做太多事情。因此,我希望開展一個社區計劃, 以獲取更多經驗、結識朋友及幫助社區。隨着對這城市日漸熟悉,我想在第二年作出新嘗試!當我聞說2022 年《Law for Change Student Competition》時,覺得這個絶佳機會,簡直不容錯失!

這比賽可說是我香港閱歷中精華之一, 令我增益不少,充滿樂趣!我遇到很多新朋友,背景不同,卻有共通點,就是熱衷幫助社區。他們激勵我跟隊友一起努力,從零開始推行一個雄心壯志的計劃。

我們的構思是建立一個線上平台,將關注環保的消費者與具備環保意識的飲食企業聯繫起來,使消費者能夠「用錢投票」,輕鬆找到附近關愛地球的小型飲食企業。這個平台旨在為餐飲企業提供誘因,鼓勵他們採取更加有利環保的措施來吸引此類顧客。

後來,我們說服了比賽評判,獲得試驗計劃的資助。我們胸懷大志,卻遇上營運困難,包括物色合作夥伴。我們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試圖克服困難,因此也失去了寶貴時間。畢竟這是比賽,我們的進度比其他隊伍來得慢。最後只有三支隊伍能夠獲得項目實施的全額資助。

儘管如此,我為我們團隊所獲得的成就和學習, 感到非常自豪!我們學到的東西很多, 包括:香港環境法規、項目管理的基礎步驟、香港商業運作…… 此外,在時間管理、團隊合作及項目實施方面,我們都可做得更好。這些經驗對我們未來的嘗試非常有用。衷心感謝一路以來支持我們、讓我們奮發成長的每一位朋友。

最後,我恭賀所有獲獎隊伍,祝願他們一切順利。 (我相信他們會做得很好!)

Justin Horchler ( 香港浸會大學交換生 )
2022 年《Law for Change Student Competition》甄選隊伍成員

https://zeshanfoundation.org/wp-content/uploads/2023/08/Competing-and-Thriving-HomePage-01.png

Justin與隊友向評判竭力勸說其項目計劃

https://zeshanfoundation.org/wp-content/uploads/2023/08/Competing-and-Thriving-HomePage-02.png

Justin與隊友向評判竭力勸說其項目計劃

Justin Horchler (Exchange Student with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Justin與隊友向評判竭力勸說其項目計劃

Member of Shortlisted Team, Law for Change Student Competition 2022

Justin與隊友向評判竭力勸說其項目計劃

我在 2021 年以交換生身分來香港學習,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的防疫措施,我在頭一學年無法做太多事情。因此,我希望開展一個社區計劃, 以獲取更多經驗、結識朋友及幫助社區。隨着對這城市日漸熟悉,我想在第二年作出新嘗試!當我聞說2022 年《Law for Change Student Competition》時,覺得這個絶佳機會,簡直不容錯失!

這比賽可說是我香港閱歷中精華之一, 令我增益不少,充滿樂趣!我遇到很多新朋友,背景不同,卻有共通點,就是熱衷幫助社區。他們激勵我跟隊友一起努力,從零開始推行一個雄心壯志的計劃。

我們的構思是建立一個線上平台,將關注環保的消費者與具備環保意識的飲食企業聯繫起來,使消費者能夠「用錢投票」,輕鬆找到附近關愛地球的小型飲食企業。這個平台旨在為餐飲企業提供誘因,鼓勵他們採取更加有利環保的措施來吸引此類顧客。

後來,我們說服了比賽評判,獲得試驗計劃的資助。我們胸懷大志,卻遇上營運困難,包括物色合作夥伴。我們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試圖克服困難,因此也失去了寶貴時間。畢竟這是比賽,我們的進度比其他隊伍來得慢。最後只有三支隊伍能夠獲得項目實施的全額資助。

儘管如此,我為我們團隊所獲得的成就和學習, 感到非常自豪!我們學到的東西很多, 包括:香港環境法規、項目管理的基礎步驟、香港商業運作…… 此外,在時間管理、團隊合作及項目實施方面,我們都可做得更好。這些經驗對我們未來的嘗試非常有用。衷心感謝一路以來支持我們、讓我們奮發成長的每一位朋友。

最後,我恭賀所有獲獎隊伍,祝願他們一切順利。 (我相信他們會做得很好!)

Justin Horchler ( 香港浸會大學交換生 )
2022 年《Law for Change Student Competition》甄選隊伍成員

Related Links

Related Links

相關連結

Please enter video URL.

相關連結

Please enter video URL.

康健頤年的家園

樂齡實驗室基金會, 香港

康健頤年的家園

樂齡實驗室基金會, 香港

香港人愈來愈長壽,社會各界的專家紛紛提出建議和構想,鼓勵大家對壯年後的生活形態加以重新想像——由日常生活、持續學習、工作以至社交活動等各方面,都有不同的可能性。儘管長者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社區渡過,但社會對長者居住環境這課題的關注,卻乏善足陳。

為填補長者住屋發展的缺口,擇善基金會與何張淑婉慈善基金今年初合力為樂齡實驗室提供為期兩年的能力建設資助,支持其團隊發展成既具新思維又有行動力的智囊機構,為營造全齡友善的居住環境效力。

樂齡實驗室積極改進本港建築環境的設計及管理,藉以達成實現康健頤年的目標,其具體工作包括:(i) 增強以知識為本的社區動員力; (ii) 連繫理念一致的房屋供應機構、專業人士、非牟利組織以及居民,支援不同持份者以先導計劃方式,共同參與香港的全齡友善房屋設計。

擇善期待這協作項目為長者住屋的發展開闢新路徑。這項目會否發掘更多共融房屋設計的意念?令社會對推動康健頤年生活的討論更加豐富?請大家拭目以待!

擇善基金會
助理項目經理
李昊珊

長者分享對理想屋苑公用空間的看法。
青年於焦點小組分享對跨代同住生活模式的意見和期望。
長者夫婦在街坊投票站就年齡友善居所分享其喜好。

長者分享對理想屋苑公用空間的看法。
青年於焦點小組分享對跨代同住生活模式的意見和期望。
長者夫婦在街坊投票站就年齡友善居所分享其喜好。

PlayPause
previous arrow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next arrow
 

長者夫婦在街坊投票站就年齡友善居所分享其喜好。。。
青年於焦點小組分享對跨代同住生活模式的意見和期望。
長者夫婦在街坊投票站就年齡友善居所分享其喜好。

長者夫婦在街坊投票站就年齡友善居所分享其喜好。
青年於焦點小組分享對跨代同住生活模式的意見和期望。
長者夫婦在街坊投票站就年齡友善居所分享其喜好。

PlayPaus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香港人愈來愈長壽,社會各界的專家紛紛提出建議和構想,鼓勵大家對壯年後的生活形態加以重新想像——由日常生活、持續學習、工作以至社交活動等各方面,都有不同的可能性。儘管長者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社區渡過,但社會對長者居住環境這課題的關注,卻乏善足陳。

為填補長者住屋發展的缺口,擇善基金會與何張淑婉慈善基金今年初合力為樂齡實驗室提供為期兩年的能力建設資助,支持其團隊發展成既具新思維又有行動力的智囊機構,為營造全齡友善的居住環境效力。

樂齡實驗室積極改進本港建築環境的設計及管理,藉以達成實現康健頤年的目標,其具體工作包括:(i) 增強以知識為本的社區動員力; (ii) 連繫理念一致的房屋供應機構、專業人士、非牟利組織以及居民,支援不同持份者以先導計劃方式,共同參與香港的全齡友善房屋設計。

擇善期待這協作項目為長者住屋的發展開闢新路徑。這項目會否發掘更多共融房屋設計的意念?令社會對推動康健頤年生活的討論更加豐富?請大家拭目以待!

擇善基金會
助理項目經理
李昊珊

相關連結

Website:

相關連結

Website:

© Copyright 2021, ZeShan Foundation  | Terms and Conditions |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