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食 - 人人食得喜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新冠肺炎肆虐期間,向群的母親因確診而昏迷了六天,出現低鈉症狀,清醒後卻出現吞嚥困難,未能進食普通食物。攝取足夠營養對改善低鈉症狀十分關鍵,因此遇上進食困難,令家人非常擔心。幸好,友人與向群介紹軟餐食品(又名「照護食」),她母親嘗試後,飲食恢復正常,身體健壯,最後康復出院。

香港未來人口持續高齡化,預計至2046年,大約每三名港人中便有多於一名長者。再者,越來越多人患有吞嚥困難,照護食的需求亦不斷增加,究其原因,主要有兩方面,其一是年老所引致的機能衰退,其二是其他疾病或配戴不合適的假牙等。社會服務聯會 (「社聯」) 轄下的「照護食工作小組」(「小組」) 希望有吞嚥困難人士,更容易享用照護食,可以「有啖好食」,自2020年開始與不同持份者合作推動照護食發展。

過去香港飲食市場上沒有統一的「照護食」標準,不同機構、院舍及食品供應商各有準則和應用方法。小組遂與香港中文大學食品研究中心及香港大學吞嚥研究所合作,以「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IDDSI)為基礎,配合科學化的數據及本地適用的描述詞彙,制定一套統一、清晰及本地化的《照護食標準指引》,指引於2023年推出,供照顧者及不同專業人士使用。

今年項目推展至第二階段,獲得策略夥伴嘉里集團及擇善基金會慷慨撥款資助推廣照護食的普及,促進飲食業界的交流。 小組亦將加強社區宣傳及公眾教育工作,包括工作坊和展覽,亦會全力推動「照護食種子餐廳」,期望透過協作方式,在不同社區建立餐廳網絡,提供照護食,讓吞嚥困難人士容易購買合用的餐膳,或與家人同檯用饍,達至關愛共融。

我們期望將來照護食可以普及至香港每一個角落,照顧者對吞嚥困難有所認知,就算遇到如向群母親所經歷的突發狀況,也知道如何應變,找到合適的照護食。同時,亦希望照護食的市場發展能夠多元化,讓吞嚥困難人士在家及外出都可以食得「喜」。

社聯照護食工作小組

照顧者夥拍國際廚藝學院學生參加「食得喜」樂齡美食烹飪大賽。
在社區宣傳照護食
向群母親進食照護食後,身體回復健壯

PlayPause
previous arrow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next arrow
 

照顧者夥拍國際廚藝學院學生參加「食得喜」樂齡美食烹飪大賽。
在社區宣傳照護食
向群母親進食照護食後,身體回復健壯

PlayPause
previous arrow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next arrow
 

新冠肺炎肆虐期間,向群的母親因確診而昏迷了六天,出現低鈉症狀,清醒後卻出現吞嚥困難,未能進食普通食物。攝取足夠營養對改善低鈉症狀十分關鍵,因此遇上進食困難,令家人非常擔心。幸好,友人與向群介紹軟餐食品(又名「照護食」),她母親嘗試後,飲食恢復正常,身體健壯,最後康復出院。

香港未來人口持續高齡化,預計至2046年,大約每三名港人中便有多於一名長者。再者,越來越多人患有吞嚥困難,照護食的需求亦不斷增加,究其原因,主要有兩方面,其一是年老所引致的機能衰退,其二是其他疾病或配戴不合適的假牙等。社會服務聯會 (「社聯」) 轄下的「照護食工作小組」(「小組」) 希望有吞嚥困難人士,更容易享用照護食,可以「有啖好食」,自2020年開始與不同持份者合作推動照護食發展。

過去香港飲食市場上沒有統一的「照護食」標準,不同機構、院舍及食品供應商各有準則和應用方法。小組遂與香港中文大學食品研究中心及香港大學吞嚥研究所合作,以「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IDDSI)為基礎,配合科學化的數據及本地適用的描述詞彙,制定一套統一、清晰及本地化的《照護食標準指引》,指引於2023年推出,供照顧者及不同專業人士使用。

今年項目推展至第二階段,獲得策略夥伴嘉里集團及擇善基金會慷慨撥款資助推廣照護食的普及,促進飲食業界的交流。 小組亦將加強社區宣傳及公眾教育工作,包括工作坊和展覽,亦會全力推動「照護食種子餐廳」,期望透過協作方式,在不同社區建立餐廳網絡,提供照護食,讓吞嚥困難人士容易購買合用的餐膳,或與家人同檯用饍,達至關愛共融。

我們期望將來照護食可以普及至香港每一個角落,照顧者對吞嚥困難有所認知,就算遇到如向群母親所經歷的突發狀況,也知道如何應變,找到合適的照護食。同時,亦希望照護食的市場發展能夠多元化,讓吞嚥困難人士在家及外出都可以食得「喜」。

社聯照護食工作小組

相關連結

康健頤年的家園

樂齡實驗室基金會, 香港

康健頤年的家園

樂齡實驗室基金會, 香港

香港人愈來愈長壽,社會各界的專家紛紛提出建議和構想,鼓勵大家對壯年後的生活形態加以重新想像——由日常生活、持續學習、工作以至社交活動等各方面,都有不同的可能性。儘管長者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社區渡過,但社會對長者居住環境這課題的關注,卻乏善足陳。

為填補長者住屋發展的缺口,擇善基金會與何張淑婉慈善基金今年初合力為樂齡實驗室提供為期兩年的能力建設資助,支持其團隊發展成既具新思維又有行動力的智囊機構,為營造全齡友善的居住環境效力。

樂齡實驗室積極改進本港建築環境的設計及管理,藉以達成實現康健頤年的目標,其具體工作包括:(i) 增強以知識為本的社區動員力; (ii) 連繫理念一致的房屋供應機構、專業人士、非牟利組織以及居民,支援不同持份者以先導計劃方式,共同參與香港的全齡友善房屋設計。

擇善期待這協作項目為長者住屋的發展開闢新路徑。這項目會否發掘更多共融房屋設計的意念?令社會對推動康健頤年生活的討論更加豐富?請大家拭目以待!

擇善基金會
助理項目經理
李昊珊

長者分享對理想屋苑公用空間的看法。
青年於焦點小組分享對跨代同住生活模式的意見和期望。
長者夫婦在街坊投票站就年齡友善居所分享其喜好。

長者分享對理想屋苑公用空間的看法。
青年於焦點小組分享對跨代同住生活模式的意見和期望。
長者夫婦在街坊投票站就年齡友善居所分享其喜好。

PlayPause
previous arrow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next arrow
 

長者夫婦在街坊投票站就年齡友善居所分享其喜好。。。
青年於焦點小組分享對跨代同住生活模式的意見和期望。
長者夫婦在街坊投票站就年齡友善居所分享其喜好。

長者夫婦在街坊投票站就年齡友善居所分享其喜好。
青年於焦點小組分享對跨代同住生活模式的意見和期望。
長者夫婦在街坊投票站就年齡友善居所分享其喜好。

PlayPaus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香港人愈來愈長壽,社會各界的專家紛紛提出建議和構想,鼓勵大家對壯年後的生活形態加以重新想像——由日常生活、持續學習、工作以至社交活動等各方面,都有不同的可能性。儘管長者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社區渡過,但社會對長者居住環境這課題的關注,卻乏善足陳。

為填補長者住屋發展的缺口,擇善基金會與何張淑婉慈善基金今年初合力為樂齡實驗室提供為期兩年的能力建設資助,支持其團隊發展成既具新思維又有行動力的智囊機構,為營造全齡友善的居住環境效力。

樂齡實驗室積極改進本港建築環境的設計及管理,藉以達成實現康健頤年的目標,其具體工作包括:(i) 增強以知識為本的社區動員力; (ii) 連繫理念一致的房屋供應機構、專業人士、非牟利組織以及居民,支援不同持份者以先導計劃方式,共同參與香港的全齡友善房屋設計。

擇善期待這協作項目為長者住屋的發展開闢新路徑。這項目會否發掘更多共融房屋設計的意念?令社會對推動康健頤年生活的討論更加豐富?請大家拭目以待!

擇善基金會
助理項目經理
李昊珊

相關連結

Website:

相關連結

Website:

拉近基層醫療與鄉郊長者的距離

西貢區社區中心,香港

拉近基層醫療與鄉郊長者的距離

西貢區社區中心,香港

都市人一般沒有留意,香港醫療服務存在城鄉鴻溝。 以西貢區為例,該區住有158,800名長者 ,佔區內整體人口 的32% 。據估計,至少有一萬名西貢長者居於偏遠而零散的110條鄉村,他們如需要使用主要公共醫療設施,便要長途跋涉到將軍澳市區。

擇善基金會早前資助西貢區社區中心(社區中心)推行「西貢鄉郊遠程醫療及藥物指導試驗計劃」,在過程中發現鄉郊地區的互聯網覆蓋不足,因此遠程醫療也鞭長莫及。縱然障礙重重,以服務社區為宗旨的社區中心仍不斷探求方法,希望在鄉郊基層醫療的第一接觸點,縮減服務差距,讓鄉郊長者更易獲取服務,並原村安老。

因此,擇善基金會聯同嘉里集團由2022年7月起,合作資助社區中心開展為期三年的西貢鄉郊遠「觸」康健計劃。團隊走進鄉村,教導長者使用智能健康監測儀器,舉辦健康培訓活動,動員社區健康大使推廣保健知識,以及實行個案管理,藉以加強鄉郊長者自我管理健康的能力。

計劃採用更整全的角度促進長者享用醫療服務和保持社交連繫,從而提升生活質素。以上的工作方針正正體現出我們建立夥伴的三大指導性原則,即「賦權」——增加長者自我照顧健康的能力以及社區照顧長者的能力; 「同心協作」—-促進社工、社區藥房、研究人員和社區成員合作,包括制訂協作的守則和機制; 「催化創新和靈活變通」—-向諸如社區中心的非政府組織提供資助,以試驗新的協作方式,並爭取政策制訂者支持。

此計劃亦參考了政府資助準則如醫療券、社區照顧服務券等,在西貢試驗專業治療轉介服務的共付費用模式。

進行實證研究以審視計劃成效,探究如何將偏遠地區未受醫療網絡覆蓋的社群,與社會資源連繫起來,以回應他們的實際需要。

社區中心不斷拓展業界的夥伴合作關係,最近獲得香港城市大學的「頤年在家」計劃團隊的義務協助,為護士提供免費健康培訓以及護理方面的支援。

擇善基金會
助理營運經理
黎芷君

外展團隊走進民居提供服務
中醫入村為村民看診
服務團隊走進鄉郊村落
流動醫療服務適用於鄉郊村落地形
外展團隊走進民居提供服務
中醫入村為村民看診
服務團隊走進鄉郊村落
流動醫療服務適用於鄉郊村落地形
PlayPause
previous arrow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next arrow
 
外展團隊走進民居提供服務
中醫入村為村民看診
服務團隊走進鄉郊村落
流動醫療服務適用於鄉郊村落地形
外展團隊走進民居提供服務
中醫入村為村民看診
服務團隊走進鄉郊村落
流動醫療服務適用於鄉郊村落地形
PlayPaus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都市人一般沒有留意,香港醫療服務存在城鄉鴻溝。 以西貢區為例,該區住有158,800名長者 ,佔區內整體人口 的32% 。據估計,至少有一萬名西貢長者居於偏遠而零散的110條鄉村,他們如需要使用主要公共醫療設施,便要長途跋涉到將軍澳市區。

擇善基金會早前資助西貢區社區中心(社區中心)推行「西貢鄉郊遠程醫療及藥物指導試驗計劃」,在過程中發現鄉郊地區的互聯網覆蓋不足,因此遠程醫療也鞭長莫及。縱然障礙重重,以服務社區為宗旨的社區中心仍不斷探求方法,希望在鄉郊基層醫療的第一接觸點,縮減服務差距,讓鄉郊長者更易獲取服務,並原村安老。

因此,擇善基金會聯同嘉里集團由2022年7月起,合作資助社區中心開展為期三年的西貢鄉郊遠「觸」康健計劃。團隊走進鄉村,教導長者使用智能健康監測儀器,舉辦健康培訓活動,動員社區健康大使推廣保健知識,以及實行個案管理,藉以加強鄉郊長者自我管理健康的能力。

計劃採用更整全的角度促進長者享用醫療服務和保持社交連繫,從而提升生活質素。以上的工作方針正正體現出我們建立夥伴的三大指導性原則,即「賦權」——增加長者自我照顧健康的能力以及社區照顧長者的能力; 「同心協作」—-促進社工、社區藥房、研究人員和社區成員合作,包括制訂協作的守則和機制; 「催化創新和靈活變通」—-向諸如社區中心的非政府組織提供資助,以試驗新的協作方式,並爭取政策制訂者支持。

此計劃亦參考了政府資助準則如醫療券、社區照顧服務券等,在西貢試驗專業治療轉介服務的共付費用模式。

進行實證研究以審視計劃成效,探究如何將偏遠地區未受醫療網絡覆蓋的社群,與社會資源連繫起來,以回應他們的實際需要。

社區中心不斷拓展業界的夥伴合作關係,最近獲得香港城市大學的「頤年在家」計劃團隊的義務協助,為護士提供免費健康培訓以及護理方面的支援。

擇善基金會
助理營運經理
黎芷君

網站

媒體

外展護士:
不單照顧鄉郊長者的醫療需要 關心她們心靈及社福需要 @ 卓越實踐在社福2021
按此觀看影片(Youtube 平台)

《凝聚香港》-西貢鄉郊流動醫療康健計劃 -重溫(7’39‘’開始)

按此收聽(香港電台 Podcast)

「校園新氣象」計劃 香港首個校本空氣質素監測網絡成立 協助校園改善空氣質素 – 明校網 – 全港幼稚園、小學、中學及國際學校資訊平台
連結 (Mingpao News)

相關連結

網站:

媒體報導:

外展護士
不單照顧鄉郊長者的醫療需要 關心她們心靈及社福需要 @ 卓越實踐在社福2021
按此觀看影片 (Youtube 平台)

香港首個校本空氣質素監測網絡成立 為小學提供儀器監察校園空氣
連結 (HK01 News)

「校園新氣象」計劃 香港首個校本空氣質素監測網絡成立 協助校園改善空氣質素 – 明校網 – 全港幼稚園、小學、中學及國際學校資訊平台
連結 (Mingpao News)

西貢偏遠村落遠程醫療服務

西貢區社區中心,香港

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

西貢區社區中心(”SKDCC”)致力用科技消除鄉郊地區因為地理偏遠所引致的不便,深信鄉郊可以為繁華都市帶來耳目一新的另類可能。SKDCC為鄉郊地區注入社區資本,以實現他們的使命:「連結及調動社區資源、關愛村民、愛護自然」。

SKDCC與擇善基金會合作,推出西貢鄉郊社區視象診症及藥物指導試驗計劃,為村民提供基層醫療服務。村民的醫療需求只獲得政府少量關注,而政府目前所提供的醫療資源並未足以滿足他們。其中一個痛點是村民往往難以獲得主流醫療服務,長者尤甚。這情況也因為2019年冠狀病毒疫情而加劇,村民更難跟進他們的健康狀況或獲得必要治療。SKDCC的項目正正希望填補這塊空隙。

雖然此項目的理念並非由零開始,但礙於香港的醫療體制對先前所述的偏遠村落醫療需求一直未有分配足夠資源,項目一直未被實現。截至目前,此項目已提供達173次醫生、護士或藥劑師上門應診服務,處理達40個病例,並進行了221次遠程護理諮詢、關顧照顧者和病例跟進。

擇善基金會和SKDCC均致力帶來更大的社會影響,並對此項目所引發的社會關注和媒體報道感到樂觀。我們預期項目的成效評估能為社會和醫療部門帶來新的啟示,從而提高鄉郊地區基層醫療服務的有效性。

https://zeshanfoundation.org/wp-content/uploads/2021/04/SKDCC-640x480.jpg

參加計劃的長者於家中進行視像診症

https://zeshanfoundation.org/wp-content/uploads/2021/04/IMG_5695-640x480.jpg

為居住於偏遠郊長者進行藥物諮詢及教育

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

Heading 02

Heading 02 (H3)

Photos Grid for Heading 02

Placeholder image
  • Tab 1
  • Tab 2
  • Tab 3

Inside Tab Heading 01 H4

0123456789001234567890
Counter 01

葵青區的醫。食同行者

香港 醫護行者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我們支援醫護行者回應醫護、心理和社區三方面的需要,以及支援受疫情影響而首當其衝的低收入家庭,包括在職貧窮人士、少數族裔社群的賦權工作。約100個被評為高風險的家庭獲邀參加第一道防線的保護,具體支援包括購買新鮮糧食的現金津貼以及健康衛生教育資訊。有家人感到有精神壓力的家庭則參與第二道防線行動,他們接受心理輔導和學習壓力管理,藉以加強個人自我照顧的能力。第三道防線為醫食同行計劃,由接受培訓的街坊一起創造互助平台,在社區裡推廣健康。

項目目標

提供適時的監察和支援低收入家庭紓解不夠食物和精神壓力的負面影響。

鼓勵低收入家庭參與和提升能力,藉以增加他們的健康意識和知識,促使他們作出行為上的改變。

激勵和動員在職貧窮和少數族裔人士發揮互助精,加強社區抗逆能力和協助他們共建健康的社群。

https://zeshanfoundation.org/wp-content/uploads/2021/05/captured-from-ppt-8-640x480.jpeg
https://zeshanfoundation.org/wp-content/uploads/2021/05/captured-from-ppt-10-640x480.jpeg

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

Heading 02

Heading 02 (H3)

Photos Grid for Heading 02

Placeholder image

癌症免疫治療研究與進階培訓

香港和澳大利亞, 香港大學 – QIMR Berghofer

擇善基金會一直以來支持澳大利亞昆士蘭伯格霍夫醫學研究所(QIMR Berghofer)與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合作開展領先的癌症研究及相關培訓。這些機構之間的知識和技術傳授     為香港和澳大利亞的鼻咽癌患者提供了突破性的癌症治療方法,並為香港博士後研究員提供培訓,致力建立當地在癌症方面的研究能力和治療方法。

「自愈」:「廣東腫瘤」的免疫療法

鼻咽癌是東亞常見的入侵性上呼吸道癌症,在香港男性常見癌症中居第六位。由於在華南地區普遍而具有「廣東腫瘤」的別稱。在鼻咽癌的研究重點中,跨機構研究以開發免疫注射療法為目標,即以細胞為基礎的治療方法,可令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做好對抗癌症的準備。研究期望免疫療法在治療鼻咽癌方面比化學療法和放射療法等標準癌症療法更有效,同時避免耳聾和味覺喪失的嚴重副作用。

通過研究,一眾科學家們同意提取殺傷性 T 細胞–受公認為“癌症殺手”的白血球     ,並安置此類細胞在實驗室環境中。當細胞重新注入患者血液中,“引發”的細胞就能夠鎖定及攻擊 NPC 腫瘤細胞中來自 Epstein-Barr (EBV) 病毒的惡性細胞,同時保持正常細胞完好無損。

雖然免疫療法是一種較新的治療形式,但美國耶魯大學癌症中心內科腫瘤學主任 Roy Herbst 教授等專家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希望它有可能在五年內取代化療成為標準的癌症治療方法。

臨床試驗第一階段(2009-2012)

2008年,擇善率先支持該研究第一期臨床試驗。該試驗於 2009 年至 2012 年間進行,招募了來自香港瑪麗醫院的 30 名晚期鼻咽癌患者。結果證明所開發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與未接受治療的患者的 220 天相比,將預期壽命提高到 523 天。

 

第二期臨床試驗和博士後獎學金(2015-2018)

2015年,擇善繼續支持是次研究的第二期臨床試驗。該試驗於 2015 年 9 月開始,於 2018 年完成,期間向另外 30 名患者提供免疫療法治療,該階段針對香港和澳洲的鼻咽癌早期患者。患者在 12 週內接受了多達 6 次殺傷性 T 細胞輸注及持續跟進。期間若參加者病情惡化,則會接受現行的標準治療。

是次合作重點之一是為香港博士後研究生提供為期四個月的進階培訓,訓練他們掌握生產臨床級殺傷性 T 細胞的科學技術,為發展本地研究和臨床護理人才奠定堅實基礎。培訓於在 QIMR Berghofer 的製造工廠 Q-Gen Cell Therapeutics 進行。該工廠乃澳洲第一家獲得該國治療用品管理局監管認證,以準備臨床級 T 細胞療法的工廠。是次培訓鞏固了香港建立認可實驗室的信心,屆時能夠製備本地的 T 細胞,而不單只是負責在澳洲和香港之間運送細胞。

諒解備忘錄簽署儀式

上述兩間機構於2015 年 8 月 28 日,簽署諒解備忘錄,概述機構合作無間,領先的癌症研究和培訓在擇善基金會的支持下充分發展。昆士蘭州州長Paul de Jersey AC 以及其他嘉賓均有出席儀式。擇善基金會     董事陳仰宗先生代表本會致辭。

https://zeshanfoundation.org/wp-content/uploads/2021/04/HKU-QIMR-Berghofer-Cancer-Immunotherapy-3.jpg
https://zeshanfoundation.org/wp-content/uploads/2021/04/HKU-QIMR-Berghofer-Cancer-Immunotherapy-1-640x427.jpg

「擇善的捐贈理念以三項原則為指導:策略性慈善、裨益深遠以及衷誠合作。這個計劃完美無間地貫徹以上三大原則。通過支持兩家領先的醫學研究機構的嶄新研究,我們希望利用我們的資金創造最大的福祉。」 —-     擇善基金會董事陳仰宗先生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

感動西藏

中國

西藏的先天性心臟病發病率高達7%,病因多樣。雖然手術被認為是先天性心臟病的標準且有效的醫療解決方案,但西藏的醫院一般沒有設備和醫護人員來進行手術。其實,及時診斷和治療可以大大提高兒童的存活率。先天性心臟病乃出生缺陷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藉着降低其機率可幫助兒童重過健康新生活。

為解決此需求,擇善基金會和思源基金會共同籌集資金支持「感動西藏」項目。這項人道主義工作包括在拉薩西藏人民醫院購買和安裝一個雙平面導管實驗室以及建造一個 16 個床位的兒科重症監護室。上述設備均為醫院首次設立。在項目實施的首階段,五名藏族醫生接受來自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和美國的義工醫生的培訓,自項目啟動以來,他們貢獻其時間和專業知識,為挽救醫院中許多兒童於垂危之中。政府出資 80 萬美元使該設施全面運作,現在西藏每個 18 歲以下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兒童都可以在該機構接受免費心臟護理。

https://zeshanfoundation.org/wp-content/uploads/2021/04/tibet-640x415.jpg

美國北韓肺結核計劃

史丹福大學與韓國基督教友會

擇善基金會加入其姊妹基金會種子基金,支持史丹福大學和韓國基督教友會的合作項目。此計劃與北韓公共衛生部合作執行美朝結核病項目,致力發展公共衛生領域的能力。

該項目於 2008 年啟動,旨在提升與北韓進行專業和學術交流的機會,且特別關注防治結核病的共同目標。該項目從私人捐助者、核威脅倡議的全球健康與安全倡議、世衛組織/北韓聯合規劃以及北韓公共衛生部的人員中籌集資金、技術、義工等各項資源。擇善與種子基金大力捐助北韓國家結核病監測診斷中心翻新和安裝的相關費用。該項目的成功展示國際非政府組織和政府機構能克服系統性障礙和政治不信任,工作惠及普羅大眾,堪稱典範。

© Copyright 2021, ZeShan Foundation  | Terms and Conditions |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