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食 - 人人食得喜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新冠肺炎肆虐期間,向群的母親因確診而昏迷了六天,出現低鈉症狀,清醒後卻出現吞嚥困難,未能進食普通食物。攝取足夠營養對改善低鈉症狀十分關鍵,因此遇上進食困難,令家人非常擔心。幸好,友人與向群介紹軟餐食品(又名「照護食」),她母親嘗試後,飲食恢復正常,身體健壯,最後康復出院。

香港未來人口持續高齡化,預計至2046年,大約每三名港人中便有多於一名長者。再者,越來越多人患有吞嚥困難,照護食的需求亦不斷增加,究其原因,主要有兩方面,其一是年老所引致的機能衰退,其二是其他疾病或配戴不合適的假牙等。社會服務聯會 (「社聯」) 轄下的「照護食工作小組」(「小組」) 希望有吞嚥困難人士,更容易享用照護食,可以「有啖好食」,自2020年開始與不同持份者合作推動照護食發展。

過去香港飲食市場上沒有統一的「照護食」標準,不同機構、院舍及食品供應商各有準則和應用方法。小組遂與香港中文大學食品研究中心及香港大學吞嚥研究所合作,以「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IDDSI)為基礎,配合科學化的數據及本地適用的描述詞彙,制定一套統一、清晰及本地化的《照護食標準指引》,指引於2023年推出,供照顧者及不同專業人士使用。

今年項目推展至第二階段,獲得策略夥伴嘉里集團及擇善基金會慷慨撥款資助推廣照護食的普及,促進飲食業界的交流。 小組亦將加強社區宣傳及公眾教育工作,包括工作坊和展覽,亦會全力推動「照護食種子餐廳」,期望透過協作方式,在不同社區建立餐廳網絡,提供照護食,讓吞嚥困難人士容易購買合用的餐膳,或與家人同檯用饍,達至關愛共融。

我們期望將來照護食可以普及至香港每一個角落,照顧者對吞嚥困難有所認知,就算遇到如向群母親所經歷的突發狀況,也知道如何應變,找到合適的照護食。同時,亦希望照護食的市場發展能夠多元化,讓吞嚥困難人士在家及外出都可以食得「喜」。

社聯照護食工作小組

照顧者夥拍國際廚藝學院學生參加「食得喜」樂齡美食烹飪大賽。
在社區宣傳照護食
向群母親進食照護食後,身體回復健壯

PlayPause
previous arrow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next arrow
 

照顧者夥拍國際廚藝學院學生參加「食得喜」樂齡美食烹飪大賽。
在社區宣傳照護食
向群母親進食照護食後,身體回復健壯

PlayPause
previous arrow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next arrow
 

新冠肺炎肆虐期間,向群的母親因確診而昏迷了六天,出現低鈉症狀,清醒後卻出現吞嚥困難,未能進食普通食物。攝取足夠營養對改善低鈉症狀十分關鍵,因此遇上進食困難,令家人非常擔心。幸好,友人與向群介紹軟餐食品(又名「照護食」),她母親嘗試後,飲食恢復正常,身體健壯,最後康復出院。

香港未來人口持續高齡化,預計至2046年,大約每三名港人中便有多於一名長者。再者,越來越多人患有吞嚥困難,照護食的需求亦不斷增加,究其原因,主要有兩方面,其一是年老所引致的機能衰退,其二是其他疾病或配戴不合適的假牙等。社會服務聯會 (「社聯」) 轄下的「照護食工作小組」(「小組」) 希望有吞嚥困難人士,更容易享用照護食,可以「有啖好食」,自2020年開始與不同持份者合作推動照護食發展。

過去香港飲食市場上沒有統一的「照護食」標準,不同機構、院舍及食品供應商各有準則和應用方法。小組遂與香港中文大學食品研究中心及香港大學吞嚥研究所合作,以「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IDDSI)為基礎,配合科學化的數據及本地適用的描述詞彙,制定一套統一、清晰及本地化的《照護食標準指引》,指引於2023年推出,供照顧者及不同專業人士使用。

今年項目推展至第二階段,獲得策略夥伴嘉里集團及擇善基金會慷慨撥款資助推廣照護食的普及,促進飲食業界的交流。 小組亦將加強社區宣傳及公眾教育工作,包括工作坊和展覽,亦會全力推動「照護食種子餐廳」,期望透過協作方式,在不同社區建立餐廳網絡,提供照護食,讓吞嚥困難人士容易購買合用的餐膳,或與家人同檯用饍,達至關愛共融。

我們期望將來照護食可以普及至香港每一個角落,照顧者對吞嚥困難有所認知,就算遇到如向群母親所經歷的突發狀況,也知道如何應變,找到合適的照護食。同時,亦希望照護食的市場發展能夠多元化,讓吞嚥困難人士在家及外出都可以食得「喜」。

社聯照護食工作小組

相關連結

當地產代理公司講良心 ……

侖居社會房屋平台, 香港

李先生一家去年花了幾個月,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個租金勉強負擔得來的小單位。一家人搬進陌生的社區,需要好些時間適應,認識新鄰居和社區服務。有一天,他收到業主通知,要大幅加租,猶如晴天霹靂,因為他的經濟能力無法負擔新租金,只好準備下個月又再次「搵屋」搬家。這是不少低收入家庭的寫照,–為求棲身之所而飽受折騰。

為了協助低收入人士租屋,擇善基金會與侖居社會房屋平台 (侖居) 於2022年合作,試行以關懷社會為本的地產經紀服務模式,為基層家庭提供住屋租賃支援。

侖居於2023年2月成立了一間地產代理公司,以社會企業模式營運一站式服務,為基層租客配對良心業主,並提供經濟實惠的修復及社會配套服務。侖居社會地產的團隊中有成員是持地產代理牌照的社工,實屬罕見。

先導計劃為期15個月,擇善希望協助更多草根家庭在經濟能力範圍內改善居住環境,更重要是,藉此探索以市場為本的方法,解決香港住屋問題。

我們認為此計畫超越一般救助項目,希望藉此幫助有需要的居民自助助人。是次合作經驗亦會向社會福利界分享,促進更多討論和行動,以解決香港不適切居所的問題。

擇善基金會
助理項目經理
李昊珊

 

到訪不同社福機構為基層租客舉行租務講座,提升他們對自身權益的認識。
定期探訪租戶,評估他們的住屋需要,提供適切的租賃支援。
為基層租客尋找合適單位,提供租賃支援及專業意見。
定期舉行租客及業主租務諮詢街站,向公眾宣傳計劃。
PlayPause
previous arrow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next arrow
 
到訪不同社福機構為基層租客舉行租務講座,提升他們對自身權益的認識。
定期探訪租戶,評估他們的住屋需要,提供適切的租賃支援。
為基層租客尋找合適單位,提供租賃支援及專業意見。
定期舉行租客及業主租務諮詢街站。
PlayPause
previous arrow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next arrow
 

李先生一家去年花了幾個月,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個租金勉強負擔得來的小單位。一家人搬進陌生的社區,需要好些時間適應,認識新鄰居和社區服務。有一天,他收到業主通知,要大幅加租,猶如晴天霹靂,因為他的經濟能力無法負擔新租金,只好準備下個月又再次「搵屋」搬家。這是不少低收入家庭的寫照,–為求棲身之所而飽受折騰。

為了協助低收入人士租屋,擇善基金會與侖居社會房屋平台 (侖居) 於2022年合作,試行以關懷社會為本的地產經紀服務模式,為基層家庭提供住屋租賃支援。

侖居於2023年2月成立了一間地產代理公司,以社會企業模式營運一站式服務,為基層租客配對良心業主,並提供經濟實惠的修復及社會配套服務。侖居社會地產的團隊中有成員是持地產代理牌照的社工,實屬罕見。

先導計劃為期15個月,擇善希望協助更多草根家庭在經濟能力範圍內改善居住環境,更重要是,藉此探索以市場為本的方法,解決香港住屋問題。

我們認為此計畫超越一般救助項目,希望藉此幫助有需要的居民自助助人。是次合作經驗亦會向社會福利界分享,促進更多討論和行動,以解決香港不適切居所的問題。

相關連結

網站:

Facebook 頁面:

競賽我奮進

競賽我奮進

我在 2021 年以交換生身分來香港學習,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的防疫措施,我在頭一學年無法做太多事情。因此,我希望開展一個社區計劃, 以獲取更多經驗、結識朋友及幫助社區。隨着對這城市日漸熟悉,我想在第二年作出新嘗試!當我聞說2022 年《Law for Change Student Competition》時,覺得這個絶佳機會,簡直不容錯失!

這比賽可說是我香港閱歷中精華之一, 令我增益不少,充滿樂趣!我遇到很多新朋友,背景不同,卻有共通點,就是熱衷幫助社區。他們激勵我跟隊友一起努力,從零開始推行一個雄心壯志的計劃。

我們的構思是建立一個線上平台,將關注環保的消費者與具備環保意識的飲食企業聯繫起來,使消費者能夠「用錢投票」,輕鬆找到附近關愛地球的小型飲食企業。這個平台旨在為餐飲企業提供誘因,鼓勵他們採取更加有利環保的措施來吸引此類顧客。

後來,我們說服了比賽評判,獲得試驗計劃的資助。我們胸懷大志,卻遇上營運困難,包括物色合作夥伴。我們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試圖克服困難,因此也失去了寶貴時間。畢竟這是比賽,我們的進度比其他隊伍來得慢。最後只有三支隊伍能夠獲得項目實施的全額資助。

儘管如此,我為我們團隊所獲得的成就和學習, 感到非常自豪!我們學到的東西很多, 包括:香港環境法規、項目管理的基礎步驟、香港商業運作…… 此外,在時間管理、團隊合作及項目實施方面,我們都可做得更好。這些經驗對我們未來的嘗試非常有用。衷心感謝一路以來支持我們、讓我們奮發成長的每一位朋友。

最後,我恭賀所有獲獎隊伍,祝願他們一切順利。 (我相信他們會做得很好!)

Justin Horchler ( 香港浸會大學交換生 )
2022 年《Law for Change Student Competition》甄選隊伍成員

https://zeshanfoundation.org/wp-content/uploads/2023/08/Competing-and-Thriving-HomePage-01.png

Justin與隊友向評判竭力勸說其項目計劃

https://zeshanfoundation.org/wp-content/uploads/2023/08/Competing-and-Thriving-HomePage-02.png

Justin與隊友向評判竭力勸說其項目計劃

Justin Horchler (Exchange Student with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Justin與隊友向評判竭力勸說其項目計劃

Member of Shortlisted Team, Law for Change Student Competition 2022

Justin與隊友向評判竭力勸說其項目計劃

我在 2021 年以交換生身分來香港學習,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的防疫措施,我在頭一學年無法做太多事情。因此,我希望開展一個社區計劃, 以獲取更多經驗、結識朋友及幫助社區。隨着對這城市日漸熟悉,我想在第二年作出新嘗試!當我聞說2022 年《Law for Change Student Competition》時,覺得這個絶佳機會,簡直不容錯失!

這比賽可說是我香港閱歷中精華之一, 令我增益不少,充滿樂趣!我遇到很多新朋友,背景不同,卻有共通點,就是熱衷幫助社區。他們激勵我跟隊友一起努力,從零開始推行一個雄心壯志的計劃。

我們的構思是建立一個線上平台,將關注環保的消費者與具備環保意識的飲食企業聯繫起來,使消費者能夠「用錢投票」,輕鬆找到附近關愛地球的小型飲食企業。這個平台旨在為餐飲企業提供誘因,鼓勵他們採取更加有利環保的措施來吸引此類顧客。

後來,我們說服了比賽評判,獲得試驗計劃的資助。我們胸懷大志,卻遇上營運困難,包括物色合作夥伴。我們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試圖克服困難,因此也失去了寶貴時間。畢竟這是比賽,我們的進度比其他隊伍來得慢。最後只有三支隊伍能夠獲得項目實施的全額資助。

儘管如此,我為我們團隊所獲得的成就和學習, 感到非常自豪!我們學到的東西很多, 包括:香港環境法規、項目管理的基礎步驟、香港商業運作…… 此外,在時間管理、團隊合作及項目實施方面,我們都可做得更好。這些經驗對我們未來的嘗試非常有用。衷心感謝一路以來支持我們、讓我們奮發成長的每一位朋友。

最後,我恭賀所有獲獎隊伍,祝願他們一切順利。 (我相信他們會做得很好!)

Justin Horchler ( 香港浸會大學交換生 )
2022 年《Law for Change Student Competition》甄選隊伍成員

Related Links

Related Links

相關連結

Please enter video URL.

相關連結

Please enter video URL.

康健頤年的家園

樂齡實驗室基金會, 香港

康健頤年的家園

樂齡實驗室基金會, 香港

香港人愈來愈長壽,社會各界的專家紛紛提出建議和構想,鼓勵大家對壯年後的生活形態加以重新想像——由日常生活、持續學習、工作以至社交活動等各方面,都有不同的可能性。儘管長者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社區渡過,但社會對長者居住環境這課題的關注,卻乏善足陳。

為填補長者住屋發展的缺口,擇善基金會與何張淑婉慈善基金今年初合力為樂齡實驗室提供為期兩年的能力建設資助,支持其團隊發展成既具新思維又有行動力的智囊機構,為營造全齡友善的居住環境效力。

樂齡實驗室積極改進本港建築環境的設計及管理,藉以達成實現康健頤年的目標,其具體工作包括:(i) 增強以知識為本的社區動員力; (ii) 連繫理念一致的房屋供應機構、專業人士、非牟利組織以及居民,支援不同持份者以先導計劃方式,共同參與香港的全齡友善房屋設計。

擇善期待這協作項目為長者住屋的發展開闢新路徑。這項目會否發掘更多共融房屋設計的意念?令社會對推動康健頤年生活的討論更加豐富?請大家拭目以待!

擇善基金會
助理項目經理
李昊珊

長者分享對理想屋苑公用空間的看法。
青年於焦點小組分享對跨代同住生活模式的意見和期望。
長者夫婦在街坊投票站就年齡友善居所分享其喜好。

長者分享對理想屋苑公用空間的看法。
青年於焦點小組分享對跨代同住生活模式的意見和期望。
長者夫婦在街坊投票站就年齡友善居所分享其喜好。

PlayPause
previous arrow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next arrow
 

長者夫婦在街坊投票站就年齡友善居所分享其喜好。。。
青年於焦點小組分享對跨代同住生活模式的意見和期望。
長者夫婦在街坊投票站就年齡友善居所分享其喜好。

長者夫婦在街坊投票站就年齡友善居所分享其喜好。
青年於焦點小組分享對跨代同住生活模式的意見和期望。
長者夫婦在街坊投票站就年齡友善居所分享其喜好。

PlayPaus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香港人愈來愈長壽,社會各界的專家紛紛提出建議和構想,鼓勵大家對壯年後的生活形態加以重新想像——由日常生活、持續學習、工作以至社交活動等各方面,都有不同的可能性。儘管長者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社區渡過,但社會對長者居住環境這課題的關注,卻乏善足陳。

為填補長者住屋發展的缺口,擇善基金會與何張淑婉慈善基金今年初合力為樂齡實驗室提供為期兩年的能力建設資助,支持其團隊發展成既具新思維又有行動力的智囊機構,為營造全齡友善的居住環境效力。

樂齡實驗室積極改進本港建築環境的設計及管理,藉以達成實現康健頤年的目標,其具體工作包括:(i) 增強以知識為本的社區動員力; (ii) 連繫理念一致的房屋供應機構、專業人士、非牟利組織以及居民,支援不同持份者以先導計劃方式,共同參與香港的全齡友善房屋設計。

擇善期待這協作項目為長者住屋的發展開闢新路徑。這項目會否發掘更多共融房屋設計的意念?令社會對推動康健頤年生活的討論更加豐富?請大家拭目以待!

擇善基金會
助理項目經理
李昊珊

相關連結

Website:

相關連結

Website:

拉近基層醫療與鄉郊長者的距離

西貢區社區中心,香港

拉近基層醫療與鄉郊長者的距離

西貢區社區中心,香港

都市人一般沒有留意,香港醫療服務存在城鄉鴻溝。 以西貢區為例,該區住有158,800名長者 ,佔區內整體人口 的32% 。據估計,至少有一萬名西貢長者居於偏遠而零散的110條鄉村,他們如需要使用主要公共醫療設施,便要長途跋涉到將軍澳市區。

擇善基金會早前資助西貢區社區中心(社區中心)推行「西貢鄉郊遠程醫療及藥物指導試驗計劃」,在過程中發現鄉郊地區的互聯網覆蓋不足,因此遠程醫療也鞭長莫及。縱然障礙重重,以服務社區為宗旨的社區中心仍不斷探求方法,希望在鄉郊基層醫療的第一接觸點,縮減服務差距,讓鄉郊長者更易獲取服務,並原村安老。

因此,擇善基金會聯同嘉里集團由2022年7月起,合作資助社區中心開展為期三年的西貢鄉郊遠「觸」康健計劃。團隊走進鄉村,教導長者使用智能健康監測儀器,舉辦健康培訓活動,動員社區健康大使推廣保健知識,以及實行個案管理,藉以加強鄉郊長者自我管理健康的能力。

計劃採用更整全的角度促進長者享用醫療服務和保持社交連繫,從而提升生活質素。以上的工作方針正正體現出我們建立夥伴的三大指導性原則,即「賦權」——增加長者自我照顧健康的能力以及社區照顧長者的能力; 「同心協作」—-促進社工、社區藥房、研究人員和社區成員合作,包括制訂協作的守則和機制; 「催化創新和靈活變通」—-向諸如社區中心的非政府組織提供資助,以試驗新的協作方式,並爭取政策制訂者支持。

此計劃亦參考了政府資助準則如醫療券、社區照顧服務券等,在西貢試驗專業治療轉介服務的共付費用模式。

進行實證研究以審視計劃成效,探究如何將偏遠地區未受醫療網絡覆蓋的社群,與社會資源連繫起來,以回應他們的實際需要。

社區中心不斷拓展業界的夥伴合作關係,最近獲得香港城市大學的「頤年在家」計劃團隊的義務協助,為護士提供免費健康培訓以及護理方面的支援。

擇善基金會
助理營運經理
黎芷君

外展團隊走進民居提供服務
中醫入村為村民看診
服務團隊走進鄉郊村落
流動醫療服務適用於鄉郊村落地形
外展團隊走進民居提供服務
中醫入村為村民看診
服務團隊走進鄉郊村落
流動醫療服務適用於鄉郊村落地形
PlayPause
previous arrow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next arrow
 
外展團隊走進民居提供服務
中醫入村為村民看診
服務團隊走進鄉郊村落
流動醫療服務適用於鄉郊村落地形
外展團隊走進民居提供服務
中醫入村為村民看診
服務團隊走進鄉郊村落
流動醫療服務適用於鄉郊村落地形
PlayPaus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都市人一般沒有留意,香港醫療服務存在城鄉鴻溝。 以西貢區為例,該區住有158,800名長者 ,佔區內整體人口 的32% 。據估計,至少有一萬名西貢長者居於偏遠而零散的110條鄉村,他們如需要使用主要公共醫療設施,便要長途跋涉到將軍澳市區。

擇善基金會早前資助西貢區社區中心(社區中心)推行「西貢鄉郊遠程醫療及藥物指導試驗計劃」,在過程中發現鄉郊地區的互聯網覆蓋不足,因此遠程醫療也鞭長莫及。縱然障礙重重,以服務社區為宗旨的社區中心仍不斷探求方法,希望在鄉郊基層醫療的第一接觸點,縮減服務差距,讓鄉郊長者更易獲取服務,並原村安老。

因此,擇善基金會聯同嘉里集團由2022年7月起,合作資助社區中心開展為期三年的西貢鄉郊遠「觸」康健計劃。團隊走進鄉村,教導長者使用智能健康監測儀器,舉辦健康培訓活動,動員社區健康大使推廣保健知識,以及實行個案管理,藉以加強鄉郊長者自我管理健康的能力。

計劃採用更整全的角度促進長者享用醫療服務和保持社交連繫,從而提升生活質素。以上的工作方針正正體現出我們建立夥伴的三大指導性原則,即「賦權」——增加長者自我照顧健康的能力以及社區照顧長者的能力; 「同心協作」—-促進社工、社區藥房、研究人員和社區成員合作,包括制訂協作的守則和機制; 「催化創新和靈活變通」—-向諸如社區中心的非政府組織提供資助,以試驗新的協作方式,並爭取政策制訂者支持。

此計劃亦參考了政府資助準則如醫療券、社區照顧服務券等,在西貢試驗專業治療轉介服務的共付費用模式。

進行實證研究以審視計劃成效,探究如何將偏遠地區未受醫療網絡覆蓋的社群,與社會資源連繫起來,以回應他們的實際需要。

社區中心不斷拓展業界的夥伴合作關係,最近獲得香港城市大學的「頤年在家」計劃團隊的義務協助,為護士提供免費健康培訓以及護理方面的支援。

擇善基金會
助理營運經理
黎芷君

網站

媒體

外展護士:
不單照顧鄉郊長者的醫療需要 關心她們心靈及社福需要 @ 卓越實踐在社福2021
按此觀看影片(Youtube 平台)

《凝聚香港》-西貢鄉郊流動醫療康健計劃 -重溫(7’39‘’開始)

按此收聽(香港電台 Podcast)

「校園新氣象」計劃 香港首個校本空氣質素監測網絡成立 協助校園改善空氣質素 – 明校網 – 全港幼稚園、小學、中學及國際學校資訊平台
連結 (Mingpao News)

相關連結

網站:

媒體報導:

外展護士
不單照顧鄉郊長者的醫療需要 關心她們心靈及社福需要 @ 卓越實踐在社福2021
按此觀看影片 (Youtube 平台)

香港首個校本空氣質素監測網絡成立 為小學提供儀器監察校園空氣
連結 (HK01 News)

「校園新氣象」計劃 香港首個校本空氣質素監測網絡成立 協助校園改善空氣質素 – 明校網 – 全港幼稚園、小學、中學及國際學校資訊平台
連結 (Mingpao News)

Law for Change Incubation programmes have blossomed in recent years, supporting myriads of passionate young people to generate social impact innovations. It is encouraging to see growing interests towards certain social topics but some topics seem to remain remote to young change-makers. “Access to legal support” is one of the examples.

Age-related declines in capabilities may compromise older people’s ability to respond to health and safety hazards in home environment, causing increased risk of home injuries and threatening ageing-in-place. Recognising the growing demand for more personalised and preventive home support, ZeShan Foundation rolled out a new partnership with Habitat for Humanity Hong Kong

© Copyright 2021, ZeShan Foundation  | Terms and Conditions |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