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尼泊爾奥克爾通加的偏遠鄉村,家家戶戶終日為有沒有潔淨的食用水而惆悵。氣候變化的影響,加上規劃不妥善的發展,當地的水源愈發緊絀,當地住戶要獲取可以安全食用的水,毫無保障。不少婦女和兒童每日步行到水源打水,這個任務對他們的健康和生計造成沉重的負擔。 香港紅十字會聯同國際紅十字會與紅新月聯合會及尼泊爾紅十字會,正推行「尼泊爾可持續水與衛生及共融項目」(簡稱「WASH項目」),以社區主導和參與式的手法協助村民回應缺水危機。 想了解更多,請到以下連結。
照護食項目推展至第二階段,獲得策略夥伴嘉里集團及擇善基金會慷慨撥款資助推廣照護食的普及,促進飲食業界的交流。 小組亦將加強社區宣傳及公眾教育工作,包括工作坊和展覽,亦會全力推動「照護食種子餐廳」,期望透過協作方式,在不同社區建立餐廳網絡。 想了解更多,請到以下連結。
2020年至2022年期間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引起連串社會負面效應,不少市民措手不及,尤其是低收入市民,更加是百上加斤,經濟收入大減,不安情緒亦容易加劇。 住在葵青區的家庭主婦丁女士,平日生活壓力很大,特別在疫情停課期間,子女比往常更多留在家中,她變相要花更多時間和心力,照顧孩子起居飲食,脾氣容易變得暴躁:「小朋友做功課唔專心、唔聽教,我就會發憫憎。宜家懂得冷靜,叫自己冷靜落嚟先去處理。」 想起來,這個改變要歸功於她在2021年參加了醫護行者的「葵家生活」計劃,此計劃為期一年,支援低收入家庭當時的糧食需要及心理健康。 「葵家生活」計劃旨在讓疫情期間身心受困擾的市民,透過參與度身訂做的活動,分階段從個人、群體到社區層面,提升抗壓能力的技巧及改變生活習慣;透過了解「健康充權」 (health empowerment)的概念,鞏固自己及家人的健康知識、增加彼此信任,以建立社交支援網絡、以及認識社區,並了解不同社群的需要,提升街坊實踐健康生活的能力,讓他們的健康得到持久保障。 在計劃期間,丁女士參加了瑜伽班和運動班,由導師指導下,跟其他學員一同學會平心靜氣,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社工跟我哋傾計,舒緩精神同情緒的壓力,管教小朋友時嘅情緒管理都改善咗。」 此外,計劃的點子還包括WhatsApp 群組分享健康貼士和健康食譜、社區探索和行山等活動,參加者合力製作社區地圖,暫時從緊湊的生活步伐中抽離,加強連繫社區。丁女士藉著計劃,認識了有相似背景的街坊,擴闊社交圈子之餘,過程中互相分享如何應對負面情緒:「計劃提醒我哋一樣非常重要嘅事,就係要愛自己,先照顧好自己,先至有健康嘅身體,再去照顧我哋嘅仔女、老公同家庭。」 醫護行者